今年“新质生产力”首次写入政府工作报告,并被列为2024年十大工作任务首位。在积极培育新兴产业和未来产业方面,政府工作报告提出线上股票配资公司,要实施产业创新工程,完善产业生态,拓展应用场景,促进战略性新兴产业融合集群发展。 香港应如何发展新质生产力,融入国家发展大局?全国人大代表、中手游集团联合创始人冼汉迪在北京接受21世纪经济报道记者采访时表示,香港有基础研究优势、多所世界知名学府提供人才及科研支持,加上未来河套合作区及北部都会区的完善,香港将发挥优势,更好地融入国家发展大局。 “香港缺乏
今年“新质生产力”首次写入政府工作报告,并被列为2024年十大工作任务首位。在积极培育新兴产业和未来产业方面,政府工作报告提出线上股票配资公司,要实施产业创新工程,完善产业生态,拓展应用场景,促进战略性新兴产业融合集群发展。
香港应如何发展新质生产力,融入国家发展大局?全国人大代表、中手游集团联合创始人冼汉迪在北京接受21世纪经济报道记者采访时表示,香港有基础研究优势、多所世界知名学府提供人才及科研支持,加上未来河套合作区及北部都会区的完善,香港将发挥优势,更好地融入国家发展大局。
“香港缺乏生产基地和设施,但长处是基础研究。”他进一步表示,2023年8月,国务院印发了《河套深港科技创新合作区深圳园区发展规划》,深港得到更多政策支持,加上空间的进一步扩大,他相信产学研的转化将有机会在河套进行更大规模的转化,发展新质生产力。同时,对于重点发展行业,他指出,应大力支持发展如生命科技、金融科技、微电子以及电动车等行业,助力新质生产力发展。
在国家的战略规划及政策支持下,香港特区政府亦在大力支持科创发展。冼汉迪指出,特区政府自2015年至今在科创方面投入了大约2000亿港元。在2022年年底,香港公布了《香港创新发展蓝图》,为科创发展指出了方向。
全国两会期间,冼汉迪就深港两地过关问题提出了议案。他表示,长期以来,因为内地与港澳社会制度和经济社会发展水平差异,以及出于对加强边境管理和国家安全等方面的考虑,内地与港澳居民之间需要经历一系列的“通关”才能正常来往,这也在一定程度上阻碍了内地与港澳之间的交流。他建议试行设立“通关白名单”,运用创新科技手段进一步推动内地与港澳地区更高频度交往交流交融。
他进一步指出,“通关白名单”的概念,是针对符合条件的内地或港澳居民进行备案,使其经过专门设立的特殊通道时,无需人工审核或指纹识别等环节,依靠人脸识别等创新技术实现“快速通关”甚至“无感通关”。
对于“通关白名单”的好处,他认为这能够强化民众“一国”的心理认同,缓解通关压力,推动内地与港澳居民更高频度交流,同时利用创新科技探索内地与港澳通关新模式。
深港联动促新质生产力发展
《21世纪》:今年政府工作报告中也提到了许多关于发展新质生产力及科创的内容,您认为香港应如何实现高质量发展?
冼汉迪:政府工作报告中很多内容和科技息息相关,包括高质量发展、新质生产力等。大家都联想到科创是如何提高效率,如何提高生活品质以及如何提升人民的生活。而香港如何能更好融入国家发展大局,亦很值得我们思考。
香港位于粤港澳大湾区,而大湾区内有很多生产基地。香港虽缺乏生产基地和设施,但长处是基础研究,香港有五所世界前100名的大学,有众多科研人才以及国家实验室等。
不仅如此,特区政府自2015年至今在科创方面投入了大约2000亿港元,越来越多的科创成果开始转化出来。2022年年底,香港公布了《香港创新发展蓝图》,让市民们清楚了解未来五至十年里创科要一步一步怎么走,包括人才培养、行业支撑等方面。
2023年8月,国务院印发了《河套深港科技创新合作区深圳园区发展规划》,提供人流、物流、资金流、信息流等方面的便利,也是一个很大的增长点。香港地理位置优越,深港两地也获得很多政策支持,加上(河套)面积足够大。在此基础上,增加基础研究投入,我相信,产学研的转化将有机会在河套地区进行更大规模的转化,也是进一步发展新质生产力。
奖学金倾斜促理工科本地人才发展
《21世纪》:对于香港的科创产业,您认为还有哪些方面需要改善和进一步加强?
冼汉迪:香港有一个大家都公认的难题,就是人才紧缺。所以可以看到政府说要“抢人才”,推出比如针对高才、优才、专才等的相关计划,过去一年也有超过20万人申请。其实这些都是在补充人才,但我觉得最重要还是要培育本地人才。
在这一方面,香港有一个根深蒂固的难题,就是理工科对于很多家庭并不是一个主流选择,大家会优先选择商科、医学或法律等专业。在香港,理工科的普及程度并未达到与其他主修科目同等的地位,这个观念与内地或美国很不一样。
我觉得人才培养是重中之重,建议可以稍微将奖学金倾斜在理工科专业人才上。比如向(中学文凭考试)状元倾斜,使得他们有可能因为在中学的时候拿到奖学金,而在大学选择一个并不主流,但是可能有用、与理工科相关的本科专业,希望以此增加一些诱因。同时,我也建议特区政府可以帮助一些选择就读理工科的家庭,因为孩子选择理工科后,家长可能会担心找工作的问题。可以在发放奖学金后,也为相关学生提供就业,制定一条龙式的规划。
另外,我认为在大型基础设施建设方面,比如在河套地区和北部都会区加大投入,让我们的科创企业有更大的空间去做科研成果,或是满足自身的业务发展需求。
《21世纪》:您的议案中提到通关白名单,可否解释一下提出该议案的考量及作用?
冼汉迪:其实最近几年,香港和内地通关后,自由行的人数越来越多,香港人“北上消费”也越来越多了,但这让海关的压力增大,以及等待过关的时间也越来越长。比较典型的情况就是元旦假期时,在口岸出现过关人群堆积的情况,这是一个极端的情况。但是这也反映了,其实海关达到了压力临界点。
“通关白名单”其实是一个预审的名单线上股票配资公司,两地的市民都可以去申请,将“白名单”录入政府档案里,包括个人基本资料、人工智能识别过关的人脸资料等,而这些资料也需要个人的许可来采录。我希望中央政府和香港特区政府合作,通过新科技实现“白名单”,就是建立预先审核过的名单。我预计一般只有高频来往两地的人士才会申请“白名单”。“白名单”建立后,可以做到让特定人士“不停顿”过关。